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齐鲁,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一市四区”,即: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港城产业园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岸线130公里,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战略新兴地区。
区域价值:中国北方深水枢纽性港口、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园区。
渤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发展目标: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深水枢纽大港、河北对外开放新高地和靓丽繁华、生态宜居的现代滨海新城,建设极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沿海强区、壮美新区,争做河北经济第一增长极。
一、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招商引资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已进入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相互叠加,优势加速转化。即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河北沿海率先发展“四大战略机遇”,港口、交通、区位、空间、产业、政策等“六大优势”。
(一)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港口优势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现是近年来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深水亿吨综合大港。它位于渤海湾穹顶处,区位优势独特,是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自宋金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始点。尤其是其腹地范围广阔,覆盖冀中南、晋陕鲁豫蒙及西北等广大地区,与荷兰鹿特丹之间更是形成了世界上最短的亚欧大陆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因此被誉为“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已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其综合港区正式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和东南亚首条国际直航航线开通。并有中海、中远、中谷新良、上海合德、泉州安通、大连集发和洋浦港丰等20多家船公司,开通集装箱航线13条,其中,外贸内支线2条,内贸干线6条,内贸支线5条。2016年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完成吞吐量2.45亿吨,同比增长46.93%,增速稳居全国主要港口首位,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港。
(二)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空间优势
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24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可利用空间1300平方公里,这还不包括290平方公里的滩涂和大面积、临港口的浅海。其中,有5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800平方公里的未利用地,是我国沿海临港地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宝地”。
(三)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区位优势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中心地带,距北京220公里,与天津滨海新区“零距离”,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战略地位突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已成为河北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特别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优势要素外溢的重要区域。
(四)交通优势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是我国北方海公铁综合交通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北方重要交汇点,自宋金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始点
1、港口:黄骅综合大港
2、航空: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国际机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规划)
3、国道:205国道、307国道、337国道
4、高速:石黄高速、荣乌高速、沿海高速、保沧高速、邯港高速(规划)、石港高速(规划)
5、铁路:朔黄铁路、邯黄铁路、黄万铁路、沧黄铁路、京沪铁路、黄大铁路、张保港铁路(规划)、石沧港铁路(规划)
(五)产业优势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初步构建起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汇聚了北汽集团、中国一重、神华集团、中化集团、中铝集团、航天长征、保利集团、中信重工、美国AP、美国嘉吉、法液空、法国威利雅、韩国世原等一大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其中,石化产业集聚了中海油中捷石化、鑫海石化、浅海石化等一批“油头化身”项目,具备1500万吨石炼化能力,石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六)政策优势
为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客商到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投资兴业,除国家和河北省已有的政策外,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用地用海、行政审批、金融创新、能耗、环境容量等方面为客商创造了优质的政策环境。
1、《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
2、《关于加快“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发展的实施意见》
3、《沧州渤海新区关于支持黄骅港集装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4、《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关于扶持物流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
5、《沧州渤海新区扶持企业上市奖励办法》
6、《沧州渤海新区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的办法(试行)》
7、《河北省促进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8、《河北省进出港口集装箱运输车辆优惠交纳通行费实施办法》
二、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投资环境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自觉践行新理念,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全力开展“七大攻坚行动”,各条战线捷报频传,重大利好连续不断,“十三五”发展强势开局,沿海强区、壮美港城建设开创崭新局面。
(一)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2016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同比增长8%;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2.6亿元,同比增长15.2%;预计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15.3%;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7.5%。
(二)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转型升级提质提速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紧抓项目建设核心不动摇,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科创、新材料、健康食品、新型建材、彩印包装等特色专业园区,强力推进“三个一批”,积极开展全程代办、全程服务。2016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36个、总投资2944亿元,全区项目建设始终保持强劲态势。
(三)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对外开放高潮迭起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建立全员招商目标考核机制,积极开展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协会招商、市场招商、精准招商。与德国杜伊斯堡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斯洛伐克红酒、捷克航空培训学校等项目落户中欧产业园;世原、星宇等一批韩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区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724个,同比增长338%。
(四)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港口建设运营取得突破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综合港区口岸开放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开通“黄新欧”国际班列和至东南亚的国际直航航线,沧港铁路客运班车开通运行,邯黄铁路实现正常运营,20万吨级船舶实现满载进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申报、达到封关条件。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吞吐量一举跨过2亿吨大关,吞吐量增速始终位居全国亿吨港口首位,成为我国第一能源大港,被《中国水运报》评为“2016年中国最美港口”。2016年完成吞吐量2.45亿吨,同比增长47%;集装箱突破60万标箱,同比增长20%以上。
(五)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对接京津先行一步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累计承接京津项目218个、总投资2077亿元。其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被确定为河北省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的园区,北京异地延伸监管政策已经实行,签约入园北京药企达到66家、开工建设22家,首批北京药企建成生产。
(六)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创新创业活力涌动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坚持用改革激发活力,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1次会议专门听取了沧州渤海新区“五位一体”改革情况汇报,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推进会议重点推介了沧州渤海新区改革经验。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276家,总量达到3.2万家。沧州渤海新区启航众创、黄骅新林坡创业服务中心、中捷渤海众创等国家级和市级众创空间正式运营,“十大双创中心”开始启动建设,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同比增长67%。
(七)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一次性通过省规委会审查,并获得省政府批复。集中开展沿路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沧州渤海新区大地、城乡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启动棚改前期工作,推进工贸街和国富商城改造、贝壳湖公园、标准化农贸市场、市民体育场、港城区雨污分流等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城市配套工程。全面夺取依法拆违攻坚全胜,共拆除违建9436处、近300万平米,做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冲突、零钉子户”。
(八)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大气环境持续向好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始终把环保作为沧州渤海新区发展的生命线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省环保约谈要求和省委环保督察意见,全力打好治理非法堆场、规范企业排放、整治施工运输扬尘治理等专项攻坚行动,一举扭转空气质量全市排名靠后的被动局面。2016年10月至12月,空气质量排名连续三个月居沧州首位;2016年,优良天数181天,同比增加49天,同比增长37%;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九)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基础设施强力推进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重点推进了总投资646亿元的242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85个项目正式开工建设、59个项目实现竣工,完成投资167.65亿元。开展国有土地清理,推进重点园区填方,共形成约2万亩工业熟地。积极探索基金、金融租赁、股权融资、PPP等多元融资,特别在股权类融资上取得突破,先后设立7支基金,两支总规模20亿元的基金在沧州渤海新区注册,6个PPP项目开工建设。融资规模达到223.3亿元,到位资金105.6亿元,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十)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多干少说、善作善成蔚然成风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广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党性、守纪律、当先锋”和“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四个意识”,严明纪律规矩;建立“三问”决策制,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一线用人”,实行“四个干”跟踪问效,年初公开承诺、每月通报排队、每季点评问责。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监督,严格周通报制度,建立中介超市,规范招标行为,推进建设领域“八项检查”,做到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干净干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